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4|回复: 0

当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遇上金融危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4-22 05:59
  • 签到天数: 2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3-24 2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简要内容:“从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看节能减排,大规模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创新与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刘久贵介绍,国务院2007年推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后,科技部积极行动成立节能减排小组,编制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方兴未艾的节能减排还能阔步前行吗?广受追捧的新能源还会有人投资吗?在3月20日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投融资论坛上,有关官员、专家和企业会聚北京,探讨中国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投融资发展的机会、挑战与应对之策。

      “从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看节能减排,大规模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创新与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部前副部长、中国科技创业协会理事长马颂德在致辞中作出这样的判断:在当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增加内需,需要可持续、可再生的新能源。

      科技部力推60多个节能减排科技工程

      中国工业的排放、能耗占总排放、总能耗非常大的份额,工业节能减排成为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中国工业的节能减排不是靠压缩工业产品的生产,而是要降低单耗,要科技创新。因此,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科技工作和任务非常艰巨,责任非常重大。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刘久贵介绍,国务院2007年推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后,科技部积极行动成立节能减排小组,编制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主要是三个一批,推广一批先进成熟技术,服务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的需求;实施一批示范工程,提供解决方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提升节能减排的持续支撑能力。同时组织了重点行业协会,工业领域专家组,罗列出了一些重大的需要落实的科技项目。

      刘久贵说:“节能减排与增效高度统一,应对当前经济危机将起到支柱作用。”科技部面向石化、钢铁、轻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装备制造、汽车、造船以及电力等高耗水、高耗能的行业,实施节水减排增效科技工程,以及生物质规模化生产的科技工程,共同筛选了60余科技项目。其中节水减排增效科技工程已经落实,生物质能源规模化生产的这些工程正在落实。

      金融危机为新能源发展新机遇

      过去一百多年里的变革、变迁,人类已经把能源变成一个以化学能源为主的时代。随着化学能源的消费量快速增加,而化学能源资源却有限,人类已知能够解决化石能源短缺的措施如今只有两个,一是提高能源效率;二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从技术上看,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现在能源需求的各种类型,包括电力、燃气、热体燃料等,都能从新的能源技术中得到解决。

      “金融危机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发言时说,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蔓延和加深,很多人认为经济危机也是一场能源的危机、一种生态的危机,应对这场危机就要在能源技术上实现革命性的变化。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中,核心内容就是提高能源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3年增加1倍可再生能源量,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整个发电站的25%。

      “种种迹象说明新能源在今后将会有大的发展,金融危机实际上给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史立山在谈及中国可再生能源情况时介绍,2005年中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中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措施。中国水电全世界第一,也是全世界水电建设的一个主战场,每年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中国光伏产业去年产量超过200万千瓦,是世界第一光伏电池的生产大国,同时还打造了世界第一的光伏设备制造基地;有广泛前景的太阳能热力技术,中国也是世界一流,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热水器占全世界60%;生物质能、风电能等新能源近年来也取得卓有成效的发展。

      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投融资论坛特色鲜明、贴近实际话题,吸引了国内外上市公司高管和众多行业内企业高层的踊跃参与。面对全球金融动荡的局面,我国政府适时的推出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支持企业重组、并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有望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支持力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6-2 17:44 , Processed in 0.1067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