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47|回复: 22

[交流] 轧机选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8 12: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我厂要进行设备改造,淘汰旧的初轧机,改用全连轧。
我的坯料280*320*6000连铸坯,主要生产合金结构钢
各位大侠给看看,我的第一组粗轧机的辊径选用φ900mm,是大了还是小了?
有人说连轧机辊径与坯料厚度比是3倍,有人说2.5倍足以,请大家谈谈各自见解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3 11:50
  • 签到天数: 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8-18 17: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清楚 第一次听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9 16: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和供货厂家进行技术沟通,因为相关因素太多,比如:轧速、温度、轧辊材质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13: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0v0m 于 2009-8-21 12:57 编辑

    有个老设计师思路比较保守,提出了辊径是坯厚的3倍的理由,我听有有些道理。理由是
    轧机的设计原则:为了防止孔型切槽过深,Do/Dg比值不得大于1.4。为了便于自然咬入,第1架轧机的咬入角应小于24°,或者△h/Dg小于1/12。
    我的坯料厚度H是320mm,连轧机辊径采用坯厚3倍选择后,轧辊名义直径Do为φ960mm,平均每道压下量50-60mm,第1道次的压下量△h按55mm,那么第1架轧机的工作辊径Dg就是φ695mm,则:
    △h/Dg=1/12.6  小于1/12          Do/Dg=1.38  小于1.4      非常符合设计规范,轧制合金钢非常适合

    各位看看是这样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加工币 +5 收起 理由
    wangshuailing + 5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1 0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型钢轧机轧辊辊身直径的确定在保证完成产品方案的条件下,主要考虑允许的咬入角和轧辊应具有的强度这两个因素。根据咬入条件确定辊身直径的公式为:
        D≥Δh(1—cosα)
                D——辊身直径,mm;
            Δh——该道次压下量,mm;
            α——咬入角,(°)。
        一般热轧型钢时,α的控制范围为22°~24°;压下量与轧辊直径之比控制在l/15~1/12的范围内。如果轧辊刻痕或堆焊,由于咬入条件改善山可达到27°~34°,压下量与辊径之比也可控制在1/9~1/6的范围内。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加工币 +5 收起 理由
    wangshuailing + 5 鼓励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2: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0v0m 于 2009-8-21 12:59 编辑

    厂工程师的思路比较解放,主要为投资着想,提出了辊径是坯厚的2.5倍的理念,我听也很有道理。理由是
    冶金工业出版社的《轧钢车间设计》中,在轧机轧辊选择上,参照了国内现有轧机情况做参考
    表3-1中,热轧型钢的最大咬入角是20°-25°。表3-2中 轨梁及大型轧机的Do/H值为2.5-4.5。
    我厂是热轧型钢,且轧机名义尺寸φ750mm以上为大型轧机。因此选择了φ800mm轧机。
    由于第1架轧机是自然咬入状态,没有夹送装置,第1道次的压下量△h选择了50mm,后面的架次在张力的作用下形成自然推力,改善了咬入条件不受咬入角限制,把多余的压下量分配给后几道次。这样第1架轧机的工作辊径Dg就是φ530mm,则:
    Do/H=2.5    cosa=(Dg-△h)/Dg=0.906   a=25°  正好符合以上两个参考值得下限。

    轧机名义尺寸从φ960mm一下降到φ800mm,各位看看这样能行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5 14: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感觉“movom”不像学轧钢专业的,是机械专业改行的吗?
    我厂就有这样的“老师”,成天净整“名词”、“术语”,外行倒觉得他学问颇深。
    既然你选全连轧,辊径与压下量、原料厚度的关系在于强度和咬入角,怎么好像选用横列式轧机一样,工作辊径还随压下量变化呢?
    凡是学轧钢的人都知道,不管你坯料多高、压下量多大,连轧机的工作辊径是不变的。如果说连接轴的角度有限制,改变接轴长度就得了。
    我没明白你怎么得出来的辊径一会儿960,一会儿又690?
    你会计算轧辊强度吗?选择直径最主要的是强度。
    如果最小直径时,强度满足了,再研究咬入角。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4: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7# sun710227

    不在学什么专业,本人也实在不敢拽词,现在在讨论厂方的车间工艺设计如何预选轧机
    请教“sun710227 ”老师,难道您在预选轧机的时候,不是凭借国内外现有轧机的设计经验,而是用各种非常复杂的公式先把轧辊的强度、轧制力、扭矩都演算一遍再预定轧辊的直径?
    请教“sun710227 ”老师,不知您是哪个钢厂的,您的连轧机的粗轧机第1架真的不用考虑咬入角?不变的工作辊径再大的坯料,只要把连接轴抬一抬钢就喂过去了?
    “不管你坯料多高、压下量多大,连轧机的工作辊径是不变的”,我如果没猜错您应该是轧板的,不是轧型钢的。我认为型钢的压下量应该是随孔型深度而变化的,请教“sun710227 ”老师是这样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2 21: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φ900mm的辊径足够了。坯料同你的规格相同,轧辊采用的φ750~850mm的锻钢辊进行生产,咬入及轧辊强度都没有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9: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9# zdfsky


    谢谢,既然φ750~850mm轧320mm坯料够了,选φ850mm作为粗轧机第1架轧机应该是没问题。
    不知道你们轧的品种有没有难轧的品种?比如不锈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7 17: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轧粗轧最大800mm,900mm的轧机你问下哪个厂家能做,有这种形式的轧机没有,
    轧机的选型,应当以实用和节约为主,型钢轧机的大小是根据坯料大小来选的,但是用到连轧上面实际比可逆轧机的负荷小,但辊身短可以弥补弯矩的影响,但是扭和剪并没有减少,所以选择上多计算,如果按照说的极限法来计算强度,估计900轧机都过不了,但可以按照一个典型产品来选型,生产时候按照降低速度的方式来回避峰值,所以在粗轧机选型上风险大,还有一个原因是粗轧区域的孔型的切深孔的凸度影响比较大,如果异型钢材比较多请慎重考虑.
        另外:参考宣钢中型和柳州中型和大连的  全连轧综合分析考虑,可以讨论
    QQ:4021073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1: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有道理,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8 14: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横列式轧机上,轧辊轴线距离是“固定的”,压下量小时,刻槽深,压下量大时,刻槽浅。
    在连轧机上,轧辊轴线距离是“不固定的”,相同的压下量,可以刻槽深,也可以刻槽浅。
    下图是900轧辊,轧后高度360时,即压下量一定,轧辊不同轧槽深与辊径关系的图示。
    轧辊.JPG
    可以看到,轧槽深时,轴线距离小,工作辊径小;轧槽浅时,轴线距离大,工作辊径也大。
    对于闭口孔,道理是一样的,通过增加边辊缝增加工作辊径,只是最大辊环直径也相应增大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加工币 +5 收起 理由
    wangshuailing + 5 鼓励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5: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0v0m 于 2009-9-8 15:05 编辑

    原来如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但还有疑问:因为轴线距离大,轧机的齿轮中心距不变,通过加长连接轴长度的做法,辊颈的尺寸与传统的应有所不同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8 15: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下图是闭口异型孔的情况,边辊环直径900,轧件腹板厚度40。
    轴线距离加大,工作辊径加粗。
    轧辊2.JPG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最大轴线距离与最大辊径受轧机限制,并不是随意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8 15: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辊径变化较大,采用万向接轴。
    万向接轴的角度也是有限制的。
    加长接轴目的是减小两接轴夹角。
    题外话:您究竟是学轧钢(金属压力加工或材料)的吗?
    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6: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0v0m 于 2009-9-8 16:39 编辑

    16# sun710227
    小声地回答您,学过。还给老师了呵呵
    另外再小声地请教,轧辊工作辊径如此变化,辊系及其轴承座的位移也会增加,自己改造的成分比较多,这个轧机不会再是标准轧机了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8 2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连轧设计的话,需要考虑堆拉关系;如果轧制合金钢,还要考虑由于轧件强度高所需要的咬入条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9 1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轧机标准或标准轧机吗?
    例如:日照上的H型钢连轧机是与马钢小H同样的机型,由Danieli设计制造。
    后来因为立辊拉杆强度不够,又增加两根拉杆。
    河北兴华照搬日照上的H型钢连轧机,由国内生产,结果事故不断,难以保证质量。
    津西上小H线时,Danieli对自己的轧机又改了。
    唐山盛达、莱芜金丰的H型钢连轧机都是与生产厂家合作自行设计万能轧机。
    所以,现在已无标准可言。
    用最经济的方法和装备轧出最好的产品才是硬道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14: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0v0m 于 2009-9-9 14:29 编辑
    现在还有轧机标准或标准轧机吗?
    例如:日照上的H型钢连轧机是与马钢小H同样的机型,由Danieli设计制造。
    后来因为立辊拉杆强度不够,又增加两根拉杆。
    河北兴华照搬日照上的H型钢连轧机,由国内生产,结果事故不断 ...
    sun710227 发表于 2009-9-9 12:58

    看来sun710227老师对国内的一些轧机也了解不少
    "用最经济的方法和装备轧出最好的产品才是硬道理"这个思路我同意,对轧机的创新、改造、挖潜也是每个轧钢人应尽的职责。
    但如果在最初的设计上没有标准和规范,在实际的生产中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只有成熟的东西才会将隐患降到最低,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革新不是更稳妥吗?
    再者请教,如果没有标准,人家按什么给您造轧机(除非自己造),您依据什么最好的方法去校核和验收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6-1 19:30 , Processed in 0.31344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