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2|回复: 0

[分享] 连铸板坯表面横裂纹的形成及防止措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4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横裂纹多出现在连铸坯宽面和窄面,有时也见于角部,垂直于拉坯方向,位于内弧面振痕底部伴随着S、P等元素的正偏析,长度在20mm左右,有的长度达30-50mm,裂纹深度从1mm至10-15mm,在角部最深可达50mm左右。横裂纹的形成机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由于发生γ/α相变以及Al、Nb、V等碳氮化物的析出,铸坯热塑性在700-900℃时很低;而在铸机矫直点处铸坯表面温度通常处于这一温度范围内。(2)裂纹与振痕有关,因此振痕形成机理很重要。(3)裂纹与P的偏析有关。

用拉断时的试样断面收缩率(RA)来定量评价钢种的热塑性,RA必须大于40%才能确保不产生横裂纹。从钢的熔点附近至600℃温度区间,存在3个明显的脆性区域:熔点~1200℃为第Ⅰ脆性区;1200~900℃为第Ⅱ脆性区;900~600℃为第Ⅲ脆性区。第Ⅲ脆性区主要在低应变速率(10-4~10-2/s)下出现,连铸过程铸坯弯曲、矫直以及鼓肚变形等的应变速率在10-3~10-4/s,因此连铸坯弯曲和矫直时表面温度在第Ⅲ脆性区时易于产生表面很裂纹。第Ⅲ脆性区的脆化可进一步分为γ单相区低温域(800~900℃)的脆化和(γ+α)两相区高温域(700~800℃)的脆化。钢种不同,第Ⅲ脆性区的脆化机理不同。振痕会导致底部粗大的奥氏体晶粒结构,边界处容易产生微观裂痕,且有利于微观裂痕在外力作用下进一步扩展。S、P对钢在高温下的强度、塑性及凝固裂纹敏感性都有不利影响,增大Mn/S比可降低钢的裂纹敏感性。

防止铸坯横裂纹的相关技术措施:(1)对于第Ⅲ脆性区偏向低温侧,且区间相对较窄的情况,应采用“热性”法(控制铸坯表面温度高于900℃);对于第Ⅲ脆性区较宽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冷性”法(低于700℃)。(2)并严格控制钢中Al、N、Nb等元素的含量,向钢中添加Ti、Ca、Zr等元素抑制碳化物、氮化物在晶界析出。(3)采用合适的二冷工艺。(4)碳含量应尽量避开0.10%~0.15%。(5)尽量减小铸坯运行过程中受到外力(弯曲、矫直、鼓肚及辊子不对中等)作用。(6)采用高频率小振幅结晶器振动、采用合适的结晶器锥度以及合适的保护扎可以有效地改善振痕形状,提高铸坯表面质量,从而减小横裂发生位置。(7)尽量保持初始凝固的均匀性、弯月面处采取缓冷、结晶器表面平滑有利于减轻偏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11-1 17:31 , Processed in 0.1655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