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24-10-11 22:07 |
---|
签到天数: 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现场质量控制的工作:
一、严格工艺纪律,工厂的所有工艺及有关技术质量的标准,是工厂的法规,经验的总结,生产的依据。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因素的管理:1,人的管理 2,材料的管理 3,设备的管理 4,工艺的管理 5,环境的管理。
掌握质量动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两类指标的综合统计和分析,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全面质量的原始记录。
抓好质量检查工作:检验工作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
加强不良品管理:任何不良品都要做好记录,视具体情况处理。
建立质量管理点(生产现场中凡事需要重点控制质量的特征,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管理点工作效果首先取决于操作者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也不是依赖检查员的检查。管理点的建立不能盲目自发建立,而是有关人员对各工序进行调研和评价,然后按轻重主次,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有领导地建立。确定原则是根据工序的重要度-------各工序或特性值对产品适用性(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影响程度设置。
重要度 符号 对性能等的影响
关键 A 影响显著
重要 B 影响较显著
一般 C 影响不显著
凡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应设立管理点:
重要度为A、B的项目和关键部位
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对下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
质量信息反馈发现不合格品较多的项目和部位。
产品质量波动的因素:人、材料、设备、方法和环境,可分为正常波动(偶然性原因)和异常波动(系统性原因—异常原因,生产中应当及时消除)。生产中只有偶然性原因在起作用,就认为处于控制状态,那么产品质量就有保证。
质量数据:1,要用准确的“数据—准确的记录”说话
2,“数据”必须经过适当整理—揭示规律性、本质性的内容
3,必须注意“数据”的来源—数据收集时间、地点、对象、方法、条件,没有来源的数据是毫无价值的。
数据收集的目的: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调查、分析并判断一批产品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进行准确的评价和验收。
数据收集方法:常用研究局部去推断全部、研究样本去评估总体的科学方法。
目的 总体一批产品 样本 数据
判断一批 → 抽样→ →检测→
产品质量 ↑———————————判断——————— —————↑
工序控制 工序 一批产品 →抽样→ 样本 →检验→ 数据
↑——————————分析—————— ——————↑
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原始质量数据按不同目的加以分类整理,分类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加以区分,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使同一层数据波动性尽可能小,而各层的差别尽可能大。一般按操作者方面、机器设备方面、操作方面、原材料方面、时间方面、检测方面、其他方面等分层,具体在实践中加以创造。运用分层法分析产品质量时,不能简单按单一因素各自分层,要特别注意各原因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
散布图法(相关图法):研究两个质量之间关系的图,将两个非确定关系变量的数据对应于坐标图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在两个以上变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在确定分析对象并开始收集数据的同时,应尽量控制其他量的变化,以避免所收集的数据混有第三种变量的信息。
散布图法和分层法联用时,应先分成后做散布图,分析相关关系。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只是事先收集数据范围内,不能将判定任意扩大到其他的范围,否则就会失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