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1|回复: 1

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的区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2 09:15
  • 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10-10 1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台湾人与大陆人一样喜欢称洋人为老外。不像香港人贬称西方女人为“鬼妹”,西方男人为“鬼佬”,令西方人抱怨受到了种族歧视。大陆的普通话台湾人叫做“国语”,两岸半个世纪的隔离,使得原本同根的中华民族间的语言已发生了一些地域性差别。刚到台北当晚,进餐厅要了土豆端过来的却是花生米,原来台湾的土豆就是花生,而大陆的土豆(马铃薯)在台湾称其为洋芋。大陆人口中的“不知道”,台湾人说出来就变成为“不晓得”。大陆人的秋裤移到台湾居然摇身成卫生裤,大陆人穿秋裤顾名思义秋天来了,不知台湾人穿上卫生裤是否意味着清洁身体。

      翻开台湾《中央日报》头版横幅的标题是:“国民党、行政院开会检讨。”我起初惊异国民党、行政院犯了什么重大失误,以致于公开向人民谢罪。因为在北京学汉语时,所谓检讨的涵义,是反省和认错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来请教台湾朋友才明白,台湾“检讨”的用意相当于大陆的“总结”。去中国之前,外国人必须先操练好几句中文关键词,首当其冲的是得学会说“厕所在哪里?”。走上台北街头,厕所演变为“化妆室”,有“男化妆室”和“女化妆室”。在大陆化妆室那是剧场后台演员涂脂抹粉之处。台北一间酒楼里,男化妆间门外形象地标着“观瀑楼”,女化妆间则被创意为“听雨轩”。

      大陆的“单位”极具其社会形态特色,单位的涵义广泛行同于一个小小的独立社会。一个职工他不仅仅在所属的单位里工作,单位还负责其住房、孩子入托等等私事,一个人一旦被划归进一个单位,这位的日常生活乃至前途命运,就都与自己的单位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了。当来大陆观光的台湾人,听到大陆领导训斥下属时问:“你眼里还有单位吗?”台湾人误以为对方是个度量衡盲,有眼不识公斤、公里计量单位。台湾人寒暄打招呼的客套是:“您在哪里高就呀?”台湾人没有单位,无论是扫大街亦或大学教授都是“高就”。在大陆常听见赞赏一个人“道德品质优良”。然而台湾人评论人时不论“品质”而是论“质量”,比如“这个人修养质量太差”。质量在大陆是评价货物时才用的词汇,常说这件电器质量太差了,等等。对于大陆人来说,一个人何以能质量差呢?驴唇不对马嘴嘛。不过当我照着大陆的用法对台湾人抱怨:“这件外套质量太差”时,台湾人就犯晕了,“一件衣服岂会缺少道德?”

      大陆人动辄就说的“搞”字,搞运动、搞卫生、搞对象等等,到了台湾便万万不可乱讲“搞”字,因这是个贬义词,意思是“搞女人”或者“乱搞”,最常用的还有责怪对方“你有没有搞错”。初到台北时我问人家“你搞什么工作?”对方诧异地呆愣半晌后,接着笑得前仰后栽的,台湾人只听说过“你搞的是什么样的女人”,跟工作如何个搞法?大陆人通常称自己的配偶为“爱人”,台湾人将情人才呼做“爱人”。台湾人听大陆朋友介绍自己的太太时说:“这是我的爱人。”台湾兄闻后立马吓呆了,感叹如今大陆开放地不得了,地下情人都能光明正大地介绍给熟人。接着大陆朋友进一步夸赞说:“我的爱人下海了。”这更令台湾人惊得几乎晕厥,什么?他的情人下海当**了。台湾人不懂大陆商潮滚滚下的新名词,“下海”即意味着独立经商。不过台湾女人将丈夫称为“外子”,我初时就没闹明白,还傻傻地上赶着追问:“外子是您的哪个儿子呀?”惹得台湾人笑掉大牙。台湾人习惯用男生、女生的称呼,不像大陆一概为男士、女士。刚落脚台北时我听不顺耳,都40、50岁的男人、女人啦,也酸溜溜地来上一句“人家女生”。而我脱口的北京话“那小妞”,台湾人当即笑开了心,称我是个“假京片子”。我在台湾呆了一年后回北京时,北京朋友又骂我:“你出了什么毛病,你这一开口就跟‘穷聊阿姨’(琼瑶)的肥皂剧人物似的娘娘腔。”

      台湾有一则精彩的大陆简体字段子。三八妇女节这天,几十位妇女人权活动家高举着“反对一国两妻”的横幅,游行至台北“总统府”前示威,要求政府惩治在大陆包二奶的台商。台商在大陆包二奶的各类飞短流长,扰得留守台湾的原配忧心忡忡。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则是,若台商在大陆**或包二奶被公安活捉后,大陆官方会惩罚性地在其台湾护照上盖上“淫虫”的黑戳。“淫虫”台商惶恐回台后无法向家里交代,于是灵机一动便在“淫虫”二字中间加盖一个“火”字,就变成为“淫火虫”。待到进家门后,太太盘查护照上何以会有“淫火虫”官印,早有备而来的台商便振振有辞地辩解:“那是在大陆观赏萤火虫表演的纪念章。”太太疑团重重地追问:“咦,这怎么是‘淫’不是‘萤’呀?”台商立即尖着嗓门滚瓜烂熟地背诵道:“看,你少见多怪了不是。这就是大陆的简体字嘛,这次长见识了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2 09:15
  • 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2: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国语,是指战后在台湾由政府所推行、而逐渐在民间普遍使用的北京话。由于北京话已经在台湾独立发展了50年以上,也逐渐与在中国所使用的“普通话”有些不同,有些语言学家因此将其称之为“台湾国语”或“台湾华语”,而在英文文献中则比较常用“Taiwan Mandarin”这个词汇来描述这个语言。

    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民政府取代日本殖民政府进驻台湾。1945年,国民政府派陈仪为“台湾行政长官”综理治台事务。由于当时在台湾最流行的通用语是日语和台湾话,很多国民政府官员几乎都无法与一般百姓进行沟通。1946年,陈仪成立“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隶属“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由魏建功任主任委员、何容任副主任委员,综理全台湾的国语(北京语)推行业务。同年10月,陈仪下令废除报纸、杂志的日文版,并禁止台湾作家用日文写作,使得当时的台湾人顿时成为文盲或半文盲2。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后,政府又下令全面禁用日语,禁用日本唱片。整体而言,虽然主管机关的层级以及主管人员迭有更替,但国民政府推行国语并让方言消灭的政策始终如一。在推行上并且一直采取“刚性”作法,并以学校教育为主轴兼及其他社教的管道(曹逢甫 2000,280;黄宣范 1995,107)。

    事实上,战后国民政府刚来台湾的时候,只有少数统治阶级的大陆人员随著陈仪过来,他们多半会使用国语而不会鹤佬语、客家语或台湾原住民语等本土语言。政府机关、学校与军队都使用国语,而一般老百姓居家做生意则使用不同的台湾本土语言以及日语。总而言之,当时的台湾,是个以国语为高语言而以本地语为低语言的双言社会,但同时会使用这两种语言的双语人又非常的少,因此当时的台湾社会可以说是“双言但非双语”的社会。然而随国语的推行开来,双语人口日渐增加,台湾逐渐进入“双言又双语(diglossia with bilingualism)的社会”。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有不少人除了母语之外,还能透过学校教育学会了的第二语言 --- 国语 --- 来进行沟通交际。这种情形跟台湾日治时期中期的情形是一样的,只是那时候的双语是日语和母语。这种情形是引发一种语言新变体的最佳环境。因此,在这几十年间,台湾于是产生了一种国语的全新变体,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台湾国语”(曹逢甫 2000,280-1)。

    基本上,一种语言新变体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以下仅就台湾国语的语音特征、词汇、拼音系统、和书写系统做简单说明。

    语音
    在语音方面,由于和台湾本土语言相互影响的所造成的结果,“台湾国语”最常被提到的一个特征,就是不用卷舌音,少了儿化韵,而且经常把ㄓ(汉语拼音:zhi;威玛拼音:chih) 念成ㄗ(汉语拼音:zi;威玛拼音:tz)、把ㄔ(汉语拼音:chi;威玛拼音:ch'ih) 念成ㄘ(汉语拼音:ci;威玛拼音:tz')、把ㄕ(汉语拼音:shi;威玛拼音:shih) 念成ㄙ(汉语拼音:si;威玛拼音:s)。此外,ㄈ(汉语拼音:f;威玛拼音:f)和ㄏ(汉语拼音:h;威玛拼音:h)的区别也不清楚(Daniel nd)。3

    此外,李青梅也曾经比较中国《新华字典》(1990年版)和台湾《国语辞典》(1981年版)中3500个常用字的注音,而发现到注音相同的2711个,注音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789个。台湾国语和中国普通话有差异的注音占了将近25%(引自苏金智 2000)。

    词汇
    至于在词汇方面,台湾国语和中国普通话的差别,大致上有以下几项来源。

    借用自台湾本土语言的词汇
    由于语言接触的结果,很自然地,台湾国语会从台湾的本土语言吸取某些词汇,除了台湾国语本来就缺乏的台湾文化和生活用词之外,还有大量台湾本土语言(主要是鹤佬语)的流行用词。有些鹤佬语流行用词,在台湾国语也能找到同义的用词,但是因为这些鹤佬语用词非常活泼,讲起来很“响亮”,为了文字表现上的生动,就用汉字写了出来,有人再用国语来念,慢慢就融入了国语词汇。比如说,在议会上有人骂别人“鸭霸”(不讲理),商店里则写著“大俗卖”(大拍卖)的招牌,奖券开奖时则传来一片“杠龟”(没有收获)声。有些台湾国语的新词汇是从电视上的鹤佬语节目学来的,台湾电视公司在多年前曾播出的黄俊雄布袋戏,其中的人物用语活泼,也造就了台湾国语的某些用词,比如说所谓的“藏镜人”(偷偷躲在后面的人)、“秘雕鱼”(畸形鱼)等词汇(Daniel nd)。

    其他比较常见借自台湾本土语言的新词汇,还有“速配”(相称)、“甲意”(中意)、“衰”(倒楣)、“赞”(好极了)、“牵手”(老婆)、“见笑”(害羞或可耻)、“老神在在”(气定神闲)、“搞怪”(狡滑难缠)等等(Daniel nd)。

    借自台湾本土语言之外来语的词汇
    此外,台湾一些旧的和新的外来语词汇,也在向台湾国语“输出”。比如说,英语的“马杀鸡”(按摩)、“秀”(表演),日语的“黑轮”(日本关东煮里的鱼浆制品)、“运将”(司机),还有从英语转到日语,再转到鹤佬语,最后再转到台湾国语的“秀逗”(短路,指头脑有问题)等等(Daniel nd)。

    保留一些1949年以前所使用的词汇
    此外,由于政治上的因素,台湾海峡两岸在某些习习用语上,经过50年的隔绝,也有某些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中,有些是因为台湾国语保留了1949年以前在中国大陆所使用的一些语汇,而这些语汇在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则由于种种因素而不再使用,或者是比较少使用。比如说,“保长”、“甲长”、“里长”、“邮差”、“车夫”、“佣人”、“次长”、“帮办”、“级任教师”、“级长”、“学艺股长”等,这些词语都是1949年以前的常用字,也继续在台湾国语中被使用。但是,中国则是使用反映新社会关系的一些词语来替代它们。“先生”、“小姐”、“太太”、“老板”、“男士”、“女士”等1949年以前的常用称谓词语,中国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前,一般也不常使用(苏金智 2000) 4。

    一些和香港共享的词汇,以及所谓的"繁体用语"
    也由于经过50年的隔绝,又因为台湾跟香港均仍使用繁体字,台湾跟香港的出版物流通较多,造成了有些台湾国语或台湾华语并不是台湾专有,而是跟香港同时使用的。这种词汇名之以台湾国语或香港国语都不能达义。以学科而言,在1949年之前就已有或者稳定的学科,三地的用语就是一致的,例如数学上的Matrix,三地都称为“矩阵”。但是在1949年之后才出现的学科,例如电脑,用语就有差别,例如电脑上的类似数学矩阵的Array,中国大陆称为(或者说译为)“数组”,而台湾称为(译为)“阵列”。或者像化学元素的“矽”,中国大陆则写做“硅”,因为元素周期表包括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国际确认都是在1949年以后的事。

    耐人寻味的是,香港人读台湾的繁体字出版物者,写字或说普通话时,常与台湾用语一致,例如上述的“阵列”或者“鼠标”;香港人读中国大陆的出版物较多者,则写字或说普通话时,常采大陆用语,例如上述的“数组”或“鼠标”。但是毕竟因为香港习惯上采用繁体字为多,再加上许多电脑的程序员在制作简体文件转换为繁体时,希望一并将中国大陆用语也转换为台湾及香港用语,因此出现了“繁体用语”的称呼。“繁体字”是字体的称呼,“繁体用语”是一个因为台湾和香港将上述词汇写成书面文字时,恰恰都是以繁体出现,所形成的又一名词。“繁体用语”跟台湾或香港当地的方言完全没有关系,但可以简单粗略地囊括两地共通的词汇。而正如世界上本来没有“繁体字”存在,是因为“简体字”的出现,而有了“繁体字”这种相对的称呼,因此相对应于“繁体用语”,又有人为求方便,将中国大陆用语相对地创造了一个“简体用语” 的奇怪称呼。

    不居住在台湾香港地区者往往误解“繁体用语”=“台湾用语”=“台湾话”,这些都是不对的,正如“大陆用语”并非等于“普通话”,普通话更不等于“简体用语”一样,并不需要用简体字才能说普通话。台湾香港地区的确有一些共同的词汇和句法,这也无法用“台湾国语”一个概念全部含入,但也没有“香港国语”的说法存在(勉强只有所谓的“香港用语”)。因此对于“鼠标”、“阵列”、“打印机”等词汇,似乎“繁体用语”是个比“台湾国语”更精确的描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4-11-1 10:25 , Processed in 0.3446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