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exxar

[其它] 关于球墨铸铁一次与二次夹杂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8 07:14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9-6 1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ngineer 于 2013-9-6 20:11 编辑

    回复 19# rexxar

    截流口截面积要小于过滤器通液截面的50%.
    截图00.jpg
    截图01.jpg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12-7 08:36
  • 签到天数: 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4-3-3 16: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8 09: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对贴,收益非浅,谢谢两位!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5-1-18 00:35
  • 签到天数: 25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3-23 13: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castengineer


        受教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6-19 1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段时间看到RIO TINTO Iron & Titanium – Sorelmetal 2008年发表在美国球铁会议上的关于二次渣(Dross)的研究论文。现于大家分享一下:
    - 二次渣、夹渣和夹砂(slag & sand inclusions)是球铁中发现的三种非金属夹杂物;
    - 浮渣dross(二次渣)是内生物质,而夹渣与夹砂是外生物质;
    - 浮渣(二次渣)具有细丝状形貌,而夹渣呈现块状形态;
    - 浇注期间(铁水流、浇口池、浇道系统或首先填充至铸型的铁液)形成硅酸镁细丝状物(浮渣),然
    而夹渣主要是在球化处理时和炉子、浇包的残渣形成的;
    - 夹渣、夹砂缺陷实例(A,B,C都是夹渣或夹砂缺陷)
        无标题.png
    C部放大图片
    无标题1.png
    成分如下:
    A= 54%SiO2, 17%MgO,18%CaO;
    B= SiO2 100% sand;
    C1= 44%SiO2, 52%MgO;
    C2= 53%SiO2 , 18%CaO, 16%MgO;
    C3 = 54%SiO2, 18%Al2O3, 10% CaO, 15%FeO

    浮渣Dross(二次渣)缺陷
    无标题2.png
    主要成分:
    无标题3.png
    浮渣缺陷(图片)
    无标题4.png
    氧化镁,氧化硅双重相图
    无标题5.png

    动态模拟氧化渣的形成(买个马软件)
    无标题6.png

    - 铁液中氧含量越高,氧化镁含量越高,与温度变化不大。;
    - 氧含量越高硅化镁复合物含量越高,随温度的影响不大。;
    - 氧含量越高硫化镁含量越高,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 温度对而二次渣的影响(下图)
    无标题7.png
    - 氧含量越高,Dross含量越高;
    无标题8.png

    本文的结论:
    无标题9.png

    供大家分享,也使大家对二次渣的形成有个认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6-19 19: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论文对二次渣的研究也说明了浇注温度过低对厚壁的低温球铁容易形成难以去除的二次渣缺陷,对无锡一家风电铸造成形成了很大的损失的惨痛教训,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8:37
  • 签到天数: 70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6: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zhjsdlc74

    谢谢分享,很有说服力的资料。能分享一下怎样搜到的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6-22 15: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rexxar


        翻墙后,到国外网站搜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58
  • 签到天数: 13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7-9 02: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rexxar
    周亘老师图片 20140709.JPG

    按照水力模型观点,这个实验方案是不科学的。
    首先,直浇道不应该是等径的,应该是上大下小的。根据伯努利方程可以计算出大小。
    即使此模型可行。直浇道底部的速度v=√ (2gh),浇注高度h约等于350mm,不是700mm高度。钢液会在浇口杯缓冲下。因此根据350mm高度,得出直浇道下口处流速为2.6m/s。
    但是由于直浇道到横浇道之间的连接不是圆滑过渡,而是直角。速度会大打折扣的。 ASM Metals handbook Vol15 page 1288.jpg
    其次,这个浇口盆不理想,储存不了金属液,靠人工浇注没法保证直浇道始终处于充满状态。因此金属液的流速可能跟不上。
    所以形成不了铁液不能喷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58
  • 签到天数: 13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7-9 03: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铸造协会对14个铸钢厂500多个宏观夹杂物进行分析,82%的缺陷是由二次氧化夹杂引起的。Campbell 的《铸造原理》p199
    同时Campbell认为二次氧化夹杂主要是由浇注系统产生的。
    但是,我们做过实验,直接在钢包中取样和在铸件中取样,发现夹杂物大小,数量基本没有明显区别。后面不了了之。后面又回归到性能测试。
    同时,Campbell认为的临界速度0.5m/s以内时不会产生双氧化膜的折叠。但是铸件会产生冷隔,出现皱纹似的缺陷。请慎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9 16:52
  • 签到天数: 159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7-18 2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点好料吧,别的都是白忙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2-8 09:06 , Processed in 0.3440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