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1-1 15:25 |
---|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发表于 2010-5-20 21: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学徒 于 2010-5-21 12:16 编辑 ' C% C! ? ]! Q. o" R O1 r! T- S
6 N, O# H) n) b4 a
铸冶艺人:- d8 P' S* D9 a3 g; Z% H# S
说的很对.但你没注意到我在十楼和十二楼中分别把当共晶转变时,做了标记.4 `% B- ~9 l1 _( V, m) j! Z4 a
你在一楼和13楼和7楼xuwu531 的论述最后的金相结果是对的.但这些最后的金相结果不是在当共晶转变时产生的.而是在当共晶转变完毕后---共析转变的温度间产生的.
" b1 p0 G% \; f0 `+ q因为在当共晶转变时,合金在奥氏枝晶间的+共晶转变过程中(亚共晶). 和共晶转变过程中(共晶合金) 及过共晶合金转变的--石墨初晶+共晶转变过程中.在液---固相存在的条件下,以下两个金相过程不可能进行:2 y3 S2 L, g9 B! A& M$ I6 I
1:牛眼铁素体的形成,需要奥氏体在结晶后,在奥氏体---石墨界面上比较稳定的高硅低碳的界面成份.并以石墨界面为基底形成铁素体及在石墨上长大.致于是形成牛眼状铁素体或是牛眼状铁素体连成片----最后导致100%铁素体.那要看铸件的成份和铸件的冷却条件.这个过程是固态的相平衡过程.3 \/ K2 s, t# ?9 Z
2:致于在适当的快冷及球墨形核数量高时(这必需是在共晶体间无形成碳化物元素和外来杂质的情况下),会造成奥氏体贫碳.有利于铁素体形成.你谈的这些金相现象都可以产生.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固态的相平衡过程.不会在共晶结晶转变过程时,就完成初晶铁素体.或对石墨的包围,形成牛眼状铁素体,或是牛眼状铁素体连成片----最后导致100%铁素体1 j: a: B: M O L
但这些必需是在共晶转变过程完成后,在共析转变前的降温过程中控制完成.不是你谈的当共晶转变时----既共晶结晶结束前,进行这写相变.8 \. E6 i3 Y( G" g6 ~" ^3 P
这也是我一再谈的:
- b; x0 Y$ N1 ?; ]6 n e- e- N我问的不是结果,要问的是过程----请问下面的论述是陆老师谈的么?4 ^( a4 T) N5 @1 c5 {9 I6 n+ i
"为什么可以是全部,或者大部分铁素体呢?金属型铸造冷却速度快,石墨晶核多,当共晶转变时,奥氏体内的碳扩散至石墨球上距离非常近,容易跑到球上,则奥氏体内剩余的碳很少在共析转变时,因为其中碳少,就没有转变成珠光体的条件,估计这就是大概的道理了".
+ A* N+ W& h( _- ]0 j# D; x, W* p你谈的金相结果对.但你谈的金相形成的时间段不对.
/ z+ _1 V% e; H# j! a
& q- ?* v5 \* m7 N5 V) @; ?$ ~$ h<石墨球数多而圆整,晶界就长,承受冲击的能力则强。
$ B& P) L+ R2 i铁素体量是随着石墨球数的量增加而提高的。一位日本学者提出:石墨球数达到一定数量时,不会出现碳化物。600个/mm2,3mm厚的壁厚也不会有碳化物。/ y% S) h# q# O$ c D' X7 D- K
为得到细、而多的石墨球而斗争!——陆文华<0 y2 `1 e, i/ @, S9 `; [
这一点在1986年第一期的日本"铸物"第二十一页上有关“薄壁球铁的石墨球数目与硫及冷速和稀土添加的影响”一文中早有阐述.这个论点不是什么新东西!!我们论坛主要是以交流为主,注重实践。不是引经据典的场所。要是都是这样的话,大家都去图书馆不是更好吗??您既然这么有经验,那么您可以自己去查查这本书。看看上面都说的什么!!!!! 早有3毫米厚试块,800个球/mm2的研究成果报道.没有出现碳化物.做研究成果可以.但其要求的工艺条件,不适合我国工厂的生产条件,去铸造各种生产铸件.8 [- {! ^6 x# L! F: H
不能用"600个/mm2,3mm厚的壁厚也不会有碳化物"的工艺思路,来谈厚大断面球铁的石墨球数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