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3-18 07:14 |
---|
签到天数: 75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发表于 2013-8-21 2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铸冶艺人 ; ]% M5 c) W5 u6 x
5 D/ z5 C6 G* ^3 d) G
" U5 j' b! K' m% h- v" d' K: ]9 w! y" x6 \& n
" f$ s/ ^% J1 S% @7 P0 E+ N6 V 引用的很准确.
7 X; P' z) B* v2 k% ^0 R1:看截图00.jpg .不应当只看到低温区.还要看到常温区,只谈一面.不科学.& [' q4 Y4 v9 ~7 ]: R6 u" P E
2:我已谈到的"在一定的炉料配制的前题下下.如何控好制球数.来保证珠光体的有效面积.来达到铸件所要求的拉伸强度和疲劳强度及硬度"这一点,不可否认.在珠光体的晶粒度为一定时.球数增加,会降低珠光体的有效面积.这样就会使铸件的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及铸件硬度降低.- Z, j% ~2 I5 I. O
3:周继扬老师谈到的球数增多的有益之处和以上的观点并不矛盾.科学本来就是双韧剑.即然有利,也必然有弊与其对应.我在上贴中谈到了.有方.有量.有度.才是解决铸造工艺中问题的永恒的话题..
b% E' X4 @$ J% U6 ?3 g4 x, p4:周继扬老师谈到的球数增多的有益之处.也一定会有一个"度"做为制约.决不会是无限的增加球数做为永恒的话题.没有前题的情况下.去谈:为增加球数而奋斗",也只能是个口号.也指导不了实践,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如在我这里,有一篇1981的文章.是谈在金属型的状态下(试棒直径30mm).C:3.3-3.5. SI:3.5. MN:0.09. S:0.015...其延伸率达20%.拉伸强度:68公斤/mm2. 疲劳强度:50公斤/mm2.布氏硬度:210.球数:750. (日本铸物杂志.1981年.第8期.453-459页)0 P( j. u6 {) |* X E/ g4 i
多好的性能.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推广.现在的被称为新时代的球铁---高硅球铁也就属于这个范畴.我想.做为我们,一个现场的铸造工作者.对这篇文章的试验结果或对周继杨老师的著作的理解和运用,要基于我们的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因为.著作里或试验里的论述基础是制样的理想状态.金属学的逻辑推理的理想状态或基于合金平衡图的原理来推理及论述的.我们面临的不是这种状况.如是.那我们就好做了.如解数学题.按公式或原理,推导运算--求解.岂不快哉.$ o' M8 m! I4 y. d7 ^
但我们面对的是,要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和金属学的内在规律.来面对多态的现场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你把你的问题对应于著作中的某个章节.去推理就可以解决的.我想.无论看了什么著作或试验结果.首先要理解其内涵.再试图应用在实践中.这是草根论坛.谈问题要有前题才好.这样对我们工作才有利.! O5 c* r0 w) f" ?4 d: T- l0 O
5:球数增多..尤其是对于珠光体型球铁.对于球铁的补缩,因球数多.球外奥氏体的球径也会缩小.这样球间的堆积后的空间也会减小.对球铁的过滤型补缩时的液体对未凝固区的液体抽取不力. 会造成微观缩松.不应只谈球的光不光滑.谈这些.只能是在球形没有缺陷时来谈对比.否则,就没有对比性了.
. L; `4 V/ `- B: q4 M6:谈这个问题最好就依据铸态来谈.否则.其它因素的影响,会影响本题目的探讨.
6 _" ~- ~% K, `0 {. h, B7: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科学才能进步.
4 W; B* E5 P0 Z1 F几点看法.供参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