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达 都百特 鑫工艺

热加工行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2|回复: 2

[分享] 摘录李传栻的著作,分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0-19 20:38
  • 签到天数: 9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1-7 08: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热工坛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四海人士 于 2016-1-7 08:38 编辑

    关于硅在铸铁中的固溶强化作用----------------- 李传栻
           进入铁器时代,是人类文明开始快速发展的里程碑。铸铁件的生产、应用,促进了早期 的产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到现在, ‘铸造’依旧是制造业的基础,但各行各业 的发展却又反过来拉动铸造行业,使之进入了现代化的新时代。
    近年来,为了适应多方面的要求,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轻合金铸件、铸钢件 的应用都发展很快,但是,到目前为止,铸铁件的需求量仍然稳居首位。
           2012 年,世界各国各类铸件的总产量为 10083 万吨,其中:灰铸铁件 4599.6 万吨,占 45.6%;球墨铸铁件 2516.7 万吨,占 24.9%;可锻铸铁件 127.5 万吨,占 1.3%。也就是说, 目前世界各类铸件的总产量中,灰铸铁件和球墨铸铁件就占 70%以上。
    近年来,为了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除了对铸铁件功能的要求日益增强以外,还增加 了轻量化、低成本、节能减排、珍惜资源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各国铸造行业都非常重视 改进铸铁材质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硅是地壳中蕴藏最丰富的元素,无匮乏之虞,而且,在各种铸铁中,硅都是主要构成元 素之一,对铸铁组织中石墨的形态、数量,乃至基体组织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三千多年前进入铁器时代起,我们铸造行业的同仁,就一天也离不了硅,人类对硅的 认识,也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但是,时至今日,硅在铸铁中的作 用,我们的认知还很不够,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仍然广阔。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0-19 20:38
  • 签到天数: 9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08: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硅在铸铁中的作用
    硅在铸铁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我们最关注的首先是‘促进石墨化’和‘固溶强 化’两项,除此以外,硅还有不少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简单地提一提以下两点:
    a 溶于液态铸铁中的硅, 使铁液抗氧化能力大为增强, 而且硅还可以使氮在铁液中的 溶解度降低。 正是由于硅的这种作用, 铸铁才可以在强氧化性、 富氮的条件下熔炼。 各种铸造合金中,只有铸铁才能够用冲天炉、氧气回转炉这类熔炼设备、在富氧、 富氮的气氛中熔炼。
    b 将铸铁中硅含量提高到 3.5%以上, 铸铁的抗氧化能力、 抗热生长性能都大为改善。 早期,各国耐热铸铁的标准中,就都有了硅系耐热铸铁的牌号。
    近年来,出于节能 的考虑,各种内燃机提高了排气的温度,各国汽车行业中,都很重视耐热硅钼球墨 铸铁件的应用。
    1、        硅在铸铁中促进石墨化的作用
    铸铁中硅是促进石墨化作用最强的合金元素,硅促进石墨化的能力,是镍的 3 倍,铜的 5 倍。
    无论在液态或固态的铸铁中,硅与铁结合的作用都比碳强。 液态铸铁中含有硅, 就会使碳的溶解度降低。 铁液中硅的含量愈高, 碳含量相应地愈低, 就会有更多的碳被排挤出来。 铁液为过共晶成分时,硅含量高,凝固过程中,就有更多的碳以初生石墨的形态析出, 直到剩余的铁液达到共晶成分后发生共晶转变。 铁液为亚共晶成分时,凝固过程中,硅富集于初生奥氏体中。 共晶转变时,硅富集于早期结晶的共晶奥氏体中,抑制碳与铁化合成渗碳体,增强碳在 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促使碳以共晶石墨的形态析出。
    共析转变时,固溶于奥氏体中的硅,仍然抑制碳与铁形成渗碳体,增强碳在奥氏体中的 扩散速度,促使碳以共析石墨的形态析出。 在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中,碳和硅是影响石墨形态、数量的主 要元素。就是基本上不含石墨的白心可锻铸铁,在其脱碳退火的过程中,硅促进碳在奥氏体 中扩散,对于这种可锻铸铁的脱碳也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铸铁中的氧和氮都有稳定碳化物的作用。铸铁中含有的硅,可以使其中的氧、氮 含量降低,这样,又间接地增强了硅对石墨化的作用。
    2、硅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强化作用
    在固态的铸铁中,硅几乎全部固溶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不进入碳化物。硅原子与铁原子 可以结合成具有强共价键的含硅铁素体, 不仅促进铁素体形成, 而且使铁素体强化的作用很 强。 为了了解硅强化铁素体的能力, 避免石墨形态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 上世纪 50 年代, 国外有人在碳含量为 0.1%、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钢中,加入不同量的硅,以比较硅对力学 性能的影响。硅含量的提高后,抗拉强度和硬度都随之提 高。但是,硅固溶强化的铁素体,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值仍明显地低于珠光体。
    铸铁中,利用硅的固溶强化作用,可以减少或不用铜、镍、锡、钼、铬等提高强度的合 金元素,当然是有益的。可是,很长时间以来。铸造行业还没有充分地利用硅的这种潜能
    就灰铸铁而言,由于片状石墨切割基体的作用很大,铸铁的强度不高,一般对伸长率也 不要求。 虽然提高灰铸铁的强度, 主要是靠控制石墨的形态、 数量, 以及减小共晶团的尺寸, 但也不能不尽可能地增强基体组织。 除需求量很少的低牌号灰铸铁外, 一般都要求基体组织 全部为珠光体。为了得到珠光体基体,铸铁中的硅含量当然不宜太高。因此,铸造行业的同 仁也就很少注意硅的固溶强化作用
    就球墨铸铁而言,所有的牌号对伸长率都有严格的要求。由表 1 可见,珠光体中固溶的 硅量增多,伸长率相应地有所降低,硅含量超过 3%后尤为明显。 此外,从很多有关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试验报告中,都可见到类似的数据。 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铸铁中的硅含量太高,会导致延 性、韧性降低。因此,硅的固溶强化作用往往就没有受到重视。实际上,有些试验数据中只 考虑硅含量的改变,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意中夸大了硅的‘脆化’作用。
    二、        硅固溶强化作用的应用
    硅在球墨铸铁中的固溶强化作用,最近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谈到这里,不能不提及 我国三十多年前在灰铸铁方面所做的工作。
    1、硅在灰铸铁中的固溶强化作用
    牌号 HT250 以上的灰铸铁,基体组织都是珠光体。为了确保强度达标,生产中,通常都加入铜、锡、锑之类的合金元素。 珠光体中,铁素体约占 90%,如果适当地提高铸铁中的硅含量,在铁素体中起固溶强 化作用,而铸铁组织中又不至于出现铁素体,当然可以节省合金元素,同时也简化了操作。
    1980 年前后,北京钢铁学院(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钟雪友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试验工作。在灰铸铁碳当量为 4.05%左右的条件下,适当地提高硅含量(Si/C 比为 0.78 左 右) ,不加合金元素,铸铁的抗拉强度就可以保持在 300 MPa 以上。
    80 年代,这项工艺曾在多家铸造厂得到确认并在生产中应用。
    2、硅在球墨铸铁中的固溶强化作用
    生产球墨铸铁件,球化率、石墨球数量和石墨球平均尺寸等是基本的质量要求。在石墨 球化正常的条件下,其切割基体的作用较在灰铸铁中大为减轻。通过控制基体组织,可以在 很大的范围内调整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 以适应多种不同工况条件的要求。 除等温淬火球墨 铸铁和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外,常规的球墨铸铁目前已有十多种牌号,抗拉强度可以在 350 MPa~900 MPa 之间改变,最低伸长率则可相应地在 22%~2%之间改变。
    QT450-10、QT500-7、QT550-5 和 QT600-3 等牌号的球墨铸铁件,都由控制基体组织中 铁素体与珠光体所占的份额, 以确保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一般说来,生产这类球墨铸铁件时, 应力求通过控制铸铁的化学成分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条件,使铸件的铸态组织符合要 求,以避免费时、耗能的热处理工序。
    在工艺控制不足以确保铸铁的强度的情况下,加入少量铜、镍之类的合金元素,也是常 用的应对措施,但是,这样做,既提高了生产成本,还要耗用珍贵的资源。 随着对球墨铸铁认识的逐渐深化, 十多年前, 欧洲就开始注意到硅在球墨铸铁中强化铁 素体的作用,瑞典的研究工作发现:用途很广的 500-7 牌号球墨铸铁中,将硅含量提高到 3.5%,基体组织全部是铁素体,不仅可以在保持抗拉强度在 500 MPa 的条件下提高伸长率, 更为重要的是,铸件的硬度均匀、切削性能显著改善。 在此基础上,国际标准 ISO 1083《球墨铸铁分类》2004 年修订时,补充了一项“高硅 球墨铸铁”的牌号 JS500-10。
    欧洲标准 EN 1563《球墨铸铁件》2011 年修订时,补充了 3 项“固溶强化铁素体球墨铸 铁”牌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1-21 08:45
  •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1-7 13: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热加工行业论坛 ( 苏ICP备18061189号-1|豫公网安备 41142602000010号 )
    版权所有:南京热之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MT+8, 2025-2-8 20:40 , Processed in 0.2851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